(资料图片)

盘点今年上半年水稻收成,防城港市防城区滩营乡那屋背村农户蔡荣威有点成就感:“过去亩产395公斤左右,近两年实施种植绿肥、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酸土改良后,今年亩产增至444.2公斤,提高了12.45%。”据自治区土壤肥料工作站统计,2020—2022年广西建成酸化耕地治理示范面积69.48万亩,进一步辐射带动各地采取措施提升耕地地力,给力“藏粮于地”。

长期以来,广西耕地土壤酸化问题突出。自治区土壤肥料工作站对全区46个县(市、区、农场)的164211个地块、1804.1万亩的耕地土壤pH值化验统计显示,广西耕地土壤pH值范围为4.0—8.2,处于酸性状态(pH值<6.5)的占耕地总面积86.14%。

一位农业专家直言:“广西耕地土壤总体偏酸。土壤酸化会导致土壤退化、土壤板结、病害加重、土壤重金属超标,农作物减产20%以上,甚至绝收。”

从2020年开始,广西统筹中央支农资金6227万元,在53个县(市、区)实施酸化耕地治理示范面积69.48万亩。自治区成立退化耕地治理专家组,指导项目承担单位集成酸化改良技术,因地制宜采用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施用土壤调理剂、稻草全量还田等,形成一批综合治理技术模式。

监测表明,3年来广西实施退(酸)化耕地治理成效初现。柳江、合浦、浦北、藤县、防城区等地示范区采样结果显示,各项目区土壤平均pH值均有所提高,最大提高0.4个单位;示范区内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理化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改善,粮食实现了稳产增收,稻谷平均亩增产29.6公斤,为实现全区粮食安全战略提供有力保障。

据悉,按照农业农村部部署,从今年起将利用3年时间,按照“集中、提档、增效”的原则,采取“规模化推进、相对集中连片实施、竞争比选确定”的方式,在南方15个省份的20个县开展酸化耕地治理,河池市金城江区是广西唯一上榜的重点县(区)。自治区土壤肥料工作站主要领导表示,广西将抓住这一契机,组织编制好实施方案,强化技术支撑,做好实施监管,探索治理模式,集中力量解决耕地酸化这一耕地质量退化的突出短板,为我国南方地区耕地酸化治理提供“广西方案”。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