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淮安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强基层消防监管工作会议要求,强力推进基层消防力量建设工作。全市103个镇街全部建成“一委一所一专员”,基层消防治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今年以来,镇街火灾起数、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

21.3%、50%。

构建基层消防监管新格局

淮安市委市政府紧抓江苏“开小灶”有利契机,8次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基层消防工作,主要领导6次开展专题调研,明确提出每个镇街“实体化运行消委会、挂牌成立消防所、落实在编专职人员”的总体建设思路,全面构建基层消防监管新格局。市委市政府印发《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将基层消防监管力量建设作为“三年大灶”的重点目标任务。淮安市“十四五”消防事业发展规划明确将“基层消防监管力量建设工程”作为淮安消防未来发展的十大工程之一。今年,淮安市政府还专门印发《各县区年度消防工作任务清单》,将建立基层消防所作为年度任务。以淮阴区为试点,成立镇街消委会和消防所,明确办公场所、工作职责和专职消防工作人员。探索实施镇街消防执法模式,签订委托执法协议,赋予基层消防所4大类11项消防执法权限。

打造基层消防监管新体系

淮安103个镇街消防所已全部选址挂牌,核增行政(事业)编制人员103名、兼职工作人员309名。出台《镇街消防安全委员会实体化运行机制》及考核办法,明确镇街消委会组织体系、职责制度、保障机制;制定镇街消防安全监管工作标准,明确办公场所设置、人员配置、检查方法、平台应用。各县区配套制定实施意见,进一步推动消委会实体化运行。市、县级政府将基层消防所和412名人员经费全部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县区政府每季度考评镇街消防工作,将消防所所长、专兼职消防人员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严格落实奖惩措施。目前,全市消防所因工作突出被表彰奖励52人,因履职不到位被约谈处理6人。

激发基层消防监管新动力

为提升镇街专兼职消防工作人员和派出所消防民警业务能力,今年,淮安市对全市412名消防所工作人员分10期开展培训。各县区建立消防监督员与镇街消防所挂钩联系制度,开展跟班学习96期,帮助解决问题1236个。累计投入4.18亿元用于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安装独立烟感3.9万个、简易喷淋1.2万套。同时,推行基层消防监管“双备案”制度,目前103个镇街、5.6万家单位已完成消防组织架构和单位监管主体的登记备案。为提升基层工作质效,淮安市研发镇街消防安全综合治理平台,通过手持终端实现现场检查、当场打印整改通知书;单位扫码实时查看检查信息、反馈隐患整改。目前,平台已登记单位3.8万家,检查单位2.5万家,督改隐患2.3万处,分拨并处理严重隐患320条次。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