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从熙熙攘攘的北京市东四南大街拐进内务部街,环境一下子安静下来。青砖灰瓦间,胡同里看不见拥挤的汽车,路面宽敞整洁。

昔日的内务部街并不是这样,沿街见缝插针的违法建设、违规“开墙打洞”门脸把小胡同挤占得宽窄不一,沿途一半道路停满了居民私家车,仅剩的一半道路还要承受上学放学的通行压力,脏乱、堵车更是司空见惯。

今年6月,伴随着立体停车场的投用,居民刚需停车迁移出去,内务部街成为东城区第44条不停车胡同。“有了立体停车场,回家再也不用在胡同里‘抢’车位了,胡同里面一下子豁亮了,邻居之间更和睦了。”在东城区内务部街生活了近30年的王先生说。

解决停车难问题是内务部街持续开展街巷治理工作的一个缩影。自2017年以来,东城区经过多维度整治改造,胡同中的问题乱象逐一消失,如今的内务部街已恢复了老北京胡同传统风貌。

朝阳门街道办事处主任高洪雷介绍:“为了消除房屋安全隐患,我们摸索总结了‘七步工作法’,通过‘强领导、明步骤、重宣传、反复谈、一把尺、保安全、常态化’七项步骤,内务部街30处违规开墙打洞门面在3天内全部完成封堵。”

胡同环境变美了,但胡同环境与平房院内环境也出现了一些差异,院内环境逐渐成为居民关心的话题。如何让老胡同的居民过上新生活?高洪雷说:“这两年,东城区街巷整治逐渐由街巷线性治理向街区区域治理延展,从‘面儿’到‘里儿’深化,由街巷向院落延伸,补齐民生短板,切实改善居民生活品质。”

朝阳门街道还非常重视老胡同的历史文化挖掘利用。高洪雷介绍,内务部街27号院是原是一处单位办公场所,经过腾退搬迁,成功转型为街道的社区文化生活馆,成为一处集艺术、文化、体育、创新生活方式为一体的公共文化空间。今年2月,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遴选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东城区27院儿:以社会化运营激发城市街区文化活力”榜上有名。

类似内务部街这样的胡同,越来越多地在东城区涌现。东城区城管委副主任王涛介绍:“东城区178条大街、982条背街小巷分批次完成整治提升,123条背街小巷实现架空线清零,44条胡同实现‘不停车’,雨儿胡同等10条胡同成为北京‘最美街巷’,近百处‘美丽院落’精彩亮相。”(姜天骄 田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