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在近日举行的2023中新财经年中会“中国式现代化新金融服务”主题论坛上,与会专家表示,实现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和创新要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培育“宽容”的金融市场,打造金融助力科技创新的新模式着手。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晓晶表示,实现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需要解决两个难题。

一是金融如何更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民营经济是实体经济的重要力量,融资难题一直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在于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继续发展民营金融机构,推动金融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和金融部门治理结构优化。

二是金融如何更好支持科技创新。“一个科技创新项目,要么投资者都不看好,无法获得融资;要么投资者纷纷看好,导致获得融资远超项目当前发展所需,产生大量泡沫,监管部门只得出手抑制。”张晓晶认为,破解这个难题的关键在于要让大家意识到“金融是面向未来的”。资本价值取决于未来预期,科技也是面向未来的,发展过程伴随着巨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金融就是给风险定价的,这两者有着天然的结合点,因此需要用预期来决定资产价值。金融体系以及监管机构要支持科技创新,让“耐心资本”与“风险资本”齐头并进。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表示,激励企业创新需要“宽容”的金融市场,需要对失败的高度容忍。田轩指出,存续期相对较短的风险投资基金,往往只能投发展比较稳定、商业模式比较清楚的中后期项目,通过包装帮助其上市。存续期较长的基金则能够投资早期项目,并慢慢培育扶植企业,允许其不断探索试错。研究发现,领投的风险投资对失败容忍度越高,被投企业上市后的创新数量和质量越好。

在中国银行研究院副院长周景彤看来,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金融服务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至关重要,当前亟待打造金融助力科技创新的新模式。对于如何实现体制机制创新,周景彤提出,应变革风险管理理念,开展科技信贷、知识产权抵押等金融产品的创新,加快投贷联动等方面业务的发展和完善。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