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类线上艺术活动声势渐隆的当下,沉寂许久的艺术品电商领域也出现了些许春意。北京商报记者看到,在近3个月的时间,除了主流电商平台频频推出艺术“年货”,近期也有新的艺术品电商平台成立;投融资方面看,玩物得志平台在两个月前获得了8000万美元C轮融资。虽然还无法与2013-2018年前后艺术品电商平台鳞次栉比、融资事件多发的黄金时代相比,但也打破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僵局。北京商报记者看到,在艺术品市场“电商化”的趋势中,艺术电商本身频频以社群分销、鉴定认证、艺术教育等作为新卖点,同时也存在着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现象。

新融资、新平台打破沉寂期

岁末年初,艺术品作为特殊的“新年礼”登陆电商平台。其中包括拍企联合主流电商平台的合作——永乐&京东拍卖季正在进行中,涵盖了潮流艺术、中国书画、古董珍玩等六大门类,共计200余件艺术品。

除了电商巨头在艺术领域的新动作,近3个月来,新艺术品电商的入局与新融资事件也受到了业内的关注。标榜国风文化电商的玩物得志于2020年11月完成8000万美元的C轮融资,由华兴新经济基金与源码资本联合领投。天眼查显示,玩物得志半年时间两次获得融资,至今已完成五轮融资。有消息称,该轮融资将用于平台新一轮战略升级。

近期的新入局者为创办于两个月前的“艺咚咚”。“现有的艺术品电商龙蛇混杂,有很多人通过各种渠道在做艺术品销售,有抖音快手直播的,有微信群做拍卖的,这些均缺乏规范的价格机制,同一位画家的作品在不同地方价格天差地别……很多销售渠道本身只是一个短期行为。”谈及新平台产生的市场背景,艺咚咚CEO于何公开表示。

关于当下国内艺术品电商数量及占据多少市场份额的问题,有人估算为2000家左右,但业内并没有一个权威的统计数据。在业界人士看来,如同艺术品交易市场一样,艺术品电商近年来也经历了一个从风头浪尖到低谷的过程。资深艺评人、艺术互联网大会创始人王槄告诉北京商报记者:“2013年8月,电商巨头亚马逊宣布推出艺术品频道,曾掀起了新一轮的艺术互联网拍卖高潮。淘宝、国美、苏宁、京东等国内电商巨头企业也纷纷进入艺术品电商领域;同时更有不少艺术品电商创业者批量进入这个领域。但遗憾的是,不少艺术品电商企业似乎走入了误区,企图以‘资本’博‘资本’,并没有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发展的红利,进行有效积累粉丝和用户,错过了上一轮的人口和流量红利。到2017年底,已经有不少艺术品电商企业缩减规模、转型,甚至是倒闭。主流电商巨头在艺术品领域里也基本是毫无建树。”

“自2018年起沉寂了几年时间,眼下艺术品电商动作频频,又有复苏之势,文玩领域尤其明显。”包括策展人郭薇在内,多位艺术行业从业者认为,疫情带来的线上变革或又一次将艺术品电商推上“舞台”。

新卖点暗藏套路

与八年前的“黄金时代”相比,艺术品电商呈现出了平台化、垂直化、金融化等新发展趋势,再次受到资本关注的艺术品电商领域正浮现出一些新卖点。

可以看到,刚成立的艺咚咚平台方面提出打造业内第一家具有权威认证信用体系支持、专注于原创平价大众艺术市场的综合性艺术品门户平台;支持艺术品个性定制,同时开设美术教育等课程。鉴定服务同样是玩物得志的卖点。据介绍,该平台称在行业内首创了文玩交易全流程商品鉴别服务——“玩物鉴别”,通过“先鉴别,后发货”的服务模式,以直播、拍卖和一口价核心服务,打破传统文玩交易、鉴宝、交流等时空维度的限制。

在一些从业者看来,确有不少消费者愿意为一纸证书买单,但眼下电商的鉴定服务尚难以解决行业的痛点:“一些线上鉴宝做得风生水起,例如‘天天鉴宝’平台在一年内获得了数千万元融资。但鉴定水很深,所谓资深专家、权威机构与证书,鱼龙混杂,各执一词;价格认定也很难做到标准化,专家定了价,但他并非买家,也不代表东西就能以此价卖出去。”古玩商刘先生表示。

截至北京商报记者发稿,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玩物得志的投诉量为2388条,问题集中在商家夸大宣传、货不对板、网络售假、退货难等问题。由此,在资本关注和交易流水的高额数字下,作为连接买卖双方的电商平台,文物艺术品交易透明化、标准化的问题待解。

北京商报记者关注到,一种社群分销式的模式眼下正在多个艺术电商平台形成风气且备受争议。成立半年时间的艺创网,对外宣称“为艺术匠人的作品流通打造的电商综合服务平台”。一位“内部人员”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接受语音身份验证、邀请码入会后,才可登录艺创艺术品商城秒杀艺术品。“参与购买作品,每天可赚取作品价格1.5%的收益。会员与会员之间收付款,平台只收手续费。当自建的团队有35个以上的稳定交易会员时,可申请成为‘空间主’,赚取提成。”北京商报记者关注到,目前这类分销模式在多个电商平台出现。其中,荣德速拍、齐和拍卖等近期被自媒体曝光有“崩盘”、侵害会员利益的现象出现。

对于这种艺术电商平台宣称的“艺术金融相关的、服务于艺术家”的模式,业界人士提示称,实质上多半仍是“资金盘”。

“精与专”的新机遇

虽然各种新现象及新问题层出不穷,但2021年仍旧被视为艺术品电商领域的机遇之年。

巴塞尔艺术展与瑞银集团发布的《2020艺术市场报告》明确显示,随着艺术品线上交易量逐年上涨,艺术电商迎来新一轮发展契机。

北京商报记者看到,伴随着线上技术的发展,艺术拍企、画廊与博览会都开启了线上展出和销售的渠道。对此,有人提出拍企等机构“电商化”的方向是否会影响艺术品电商本身市场份额的问题。艺评人王晶晶表示:“拍卖行及一些顶级画廊还是牢牢占据着高端艺术品市场的绝对份额,且他们的线上业务主要面向的还是原有的私人藏家。相比而言,艺术品电商现有的份额,相较而言是微乎其微的。基本不存在竞争关系。”

王槄认为,随着传统企业和市场转战线上,相应会对艺术品电商领域起到推动作用:“此前大家并不看重艺术品电商市场,随着传统龙头企业转战线上,会让更多人开始去关注小电商,有更多投资者愿意入场,这是有积极意义的。”

北京商报记者看到,许多艺术品电商的宣传中,常常提及“超万亿级”的艺术品市场,视前景为蓝海。对此,业内人士表示,理论上讲的确有可能,但仍需要解决原有痛点。在王晶晶看来,建立成熟的信用机制是艺术品电商经营者的关键:“现在许多平台通过明星代言营销品牌形象,流量是来了,但退货率却高居不下。可以尝试运用新技术,建立鉴定备案机制。”

谈及未来艺术品电商的“出路”,王槄认为,艺术品电商一定会占据一席之地,但应杜绝成为乱象丛生的“大杂烩”:“许多艺术品电商仅看重以流量优势的介入,没有传统艺术品企业具有的足够的行业积累,不懂艺术市场规则,忽略对消费者的熏陶和培养。最后沦为‘大杂烩’。”同时他还表示,艺术品电商未来属于细分的市场,新入局的创业者尤其要从“做专、做精”入手。

推荐内容